太统-崆峒山保护区科研监测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发布时间:2016-02-17 10:34
阅读次数:
太统-崆峒山保护区科研监测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太统-崆峒山保护区自2010年开展科研监测工作以来,已经连续进行了6年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基本掌握了保护区不同类型的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科研监测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自2010年以来,为了详细掌握保护区资源现状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太统-崆峒山保护局结合实际,聘请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有关专家教授做技术指导,编制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程和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和技术方法;在保护区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群落设置了固定监测样地30个,监测样方40个;有害生物固定监测样地10个,样线3条,定期对监测样地内的植被种类、树种组成、生物学特性、生态环境植被恢复、林业有害生物、重点保护对象、大型真菌多样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监测记载,为研究区内资源消长变化提供第一手资料。据监测数据分析,目前我区森林植被生长良好,尤其是辽东栎、华山松是植被恢复的优势种,在天然林更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保护区内维管植物由103科377属750种及种下单元增加到120科482属1139种及种下单元,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31种及种下单元,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有2科11属13种及变种。同时随着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保护区内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种群数量有所增加,近年来在保护区发现有黑鹳、林麝、灰鹤、鸳鸯等鸟类的出现,保护区脊椎动物的数量由原来的203种增加到297种。(科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