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统-崆峒山保护区的湿地成为候鸟栖息天堂
发布时间:2017-04-13 16:42
阅读次数:
近日,太统-崆峒山保护局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对湿地鸟类进行常规性监测时发现鸟的种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群的赤麻鸭、大白鹭、苍鹭、斑嘴鸭等早已北去,只剩下几只少数落伍者在河里悠闲的游着。与此同时,一拨又一拨的其他鸟类又接踵而来,在径河里觅食、嬉戏。其中,占优势的种群灰头麦鸡有120多只,在空中飞旋鸣叫,就连鸳鸯也临时在这里栖息。技术人员还监测到了4只中白鹭,10只鹮嘴鹬。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8只牛背鹭和池鹭,也来到保护区 “做客”。据了解,池鹭又名红毛鹭、中国池鹭、红头鹭鸶、沼鹭等,体型略小(47厘米)、翼白色、身体色彩斑斓,池鹭喜活动于沼泽、稻田、鱼塘、湖泊河流的浅水处,在水中趟水行走觅食,栖息于竹林、树林的枝干中,有时三五只小群活动。主要分布于分于孟加拉至中国到东南亚地区。牛背鹭别名黄头鹭、畜鹭、放牛郎等。繁殖羽头、颈、背变黄,与其他白鹭的区别在于颈短、头圆、嘴短厚。牛背鹭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不以食鱼为主而以昆虫为主食的鹭类,其与家畜,尤其是水牛形成了依附关系,在湿地中较干的地方出现,往往跟水牛在一起。常跟随在家畜后捕食被家畜从水草中惊飞的昆虫,也常在牛背上歇息,因而得了个“牛背鹭”的名字。
根据以上监测结果表明保护区生态环境良好,才是大群候鸟飞越千山万水“落户”保护区的湿地,在此笔者提醒保护区的每一个干部职工都要增强爱鸟护鸟意识,保护好鸟类的栖息地,减少人为干扰,给鸟儿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居留环境。(科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