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2 3 4
您的位置:首 页 > 最新资讯 > 工作动态 》 正文

太统-崆峒山保护局生态保护成效逐步凸显

发布时间:2020-04-28 15:05    阅读次数:
分享:

近日,太统-崆峒山保护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历年实施的生态造林成效进行了回头看,通过查看,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成效逐步凸显。

一是森林面积和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太统-崆峒山保护局相继争取实施了天保人工造林、财政补贴造林等人工林营造工程,在保护区内的崆峒镇和麻武乡13处地点累积实施完成人工造林2.9万亩。封山育林0.8万亩,森林抚育4.5万亩,通过对幼林地的严格管理,实行灭鼠除病虫害等抚育措施,切实提高了人工幼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同时大力实施封山育林,在社区村社全面推行牛羊舍饲圈养,降低人为活动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有力促进了天然林资源增长更新。保护区的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稳步提高,区内有林地由7.85万亩增加到11.3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32.1%提高到46.4%。二是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和种群数量大幅增加。近年来,保护区严格依法治林,强化“管理局-保护站-保护点-村社”四级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建设,聘用了65名专兼职资源管护员充实管护队伍,对森林和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及栖息地进行了有效保护管理。尤其是中央环保督查以来,保护区内31处生态环境问题全面得到了整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保护区管理局与森林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对保护区内及周边的驯养、经营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各类人为活动进行了彻底清理整治。保护区内杜绝了私搭乱建、偷砍盗伐、偷牧盗猎等违法违规活动,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为各类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环境。据最新科研监测调查,保护区内现有维管植物141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银杏、毛杓兰等32种;陆生脊椎动物297种,其中国家Ⅰ、Ⅱ级保护动物有黑罐、金雕、大鸨、豹、林麝、梅花鹿等37种;各类资源昆虫1185种。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类活动干扰程度的降低,各类野生动植物和昆虫资源的种群数量显著增加。借助红外线相机等现代化信息检测设备,以往“生在深山人未识”的各类野生动物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人与自然在同一片蓝天下和谐共生。(保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