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重但会飞的大型地栖鸟类——大鸨(bǎo)
发布时间:2023-05-06 15:14
阅读次数:
世界上最重但会飞的大型地栖鸟类——大鸨(bǎo)
大鸨Otis tard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易危(VU)物种
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偶见种
图片和视频来自网络
一、形态特征
大鸨成鸟两性体形和羽色相似,但雌鸟较小。繁殖期的雄鸟前颈及上胸呈蓝灰色,头顶中央从嘴基到枕部有一黑褐色纵纹,颏、喉及嘴角有细长的白色纤羽,在喉侧向外突出如须,长达10-12厘米。幼鸟与雌鸟相似,但颜色较淡,头和颈有较多的皮黄色,翅的白色部分多有黑色斑纹,大覆羽有许多棕色斑点。成鸟体长0.750-1.05米,体重4-9千克。
二、栖息环境
大鸨是典型的草原鸟类。主要栖息于开阔的平原、干旱草原、稀树草原和半荒漠地区,也出现于河流、湖泊沿岸和邻近的干湿草地。在越冬地大鸨主要栖息在人烟稀少的麦田、荒草地、开阔的河漫滩、枯水期露出水面的湖滩周围一带。
三、生活习性
大鸨机警、善奔走、不鸣叫。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集群活动,形成由同性别和同年龄个体组成的群体;在同一社群中,雌群和雄群相隔一定的距离。由于体重较大,大鸨起飞时需要助跑,平时飞行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但在迁徙的途中飞行能力很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飞行鸟类之一。
大鸨主要以植物的嫩叶、嫩芽、嫩草、种子以及昆虫、蚱蠓、蛙等为食,有时也在农田中取食散落在地的谷粒等。幼鸟主要吃昆虫,随年龄增长和季节变化植物性食物逐渐增多。
大鸨2个亚种在中国均有分布,普通亚种繁殖于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吉林的通榆、镇赉,辽宁西北部,以及内蒙古等地;越冬于辽宁、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江西、湖北等省,偶尔也见于福建,此外也有少数种群终年留居在繁殖地。指名亚种繁殖于新疆西部和东部。
四、繁殖方式
每年4月中旬开始繁殖,雄鸟求偶炫耀时,露出尾下覆羽白色越多,就越受雌鸟青睐,雄鸟求偶舞蹈可持续十几秒至几分钟。交配完成后雌鸟边开始寻找长有低草和低矮作物的地面营巢,巢址选择和营巢全由雌鸟承担。每年5月上旬至6月产1窝卵,卵若丢失一般可再补产,每窝一般产2枚卵,孵化期31-32天,全由雌鸟负责。雏鸟为早成鸟,离巢后仍由雌鸟照顾和喂食一段时间。 大鸨雌鸟4龄性成熟,雄鸟5龄性成熟,为1只雄鸟5-7只雌鸟混配体系,且雌鸟间有社会等级之分。
五、保护现状
大鸨虽然分布很广,但其种群数量处于下降趋势,全球估计有3万只左右。在欧洲和非洲北部的瑞士、苏格兰、瑞典、丹麦、荷兰、法国、希腊、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等国已经消失,分布在东欧各国的也几近绝灭。我国各级政府和保护部门通过不断宣传教育和建立保护区,大鸨在中国的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