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天空之王——草原雕(diāo)
草原上的天空之王——草原雕(diāo)
草原雕Aquila nipalensis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EN)物种
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史记载有分布
图片和视频来自网络
一、形态特征
草原雕体长70-80厘米,翼展160-200厘米,体重2400-3800克。体形比金雕、白肩雕略小,也是大型猛禽。容貌凶狠,尾型平。
成鸟两翼具深色后缘,易与其他全深色的雕类混淆。有时翼下大覆羽露出浅色的翼斑似幼鸟。由于年龄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体色变化较大,从淡灰褐色、褐色、棕褐色、土褐色到暗褐色都有,它在滑翔时也不象金雕那样将两翅上举成“V”字形,而是两翅平伸,略微向上抬起。
二、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树木繁茂的开阔平原、草地、荒漠和低山丘陵地带的荒原草地。从海平面至海拔3,000米的高度均有踪影,但通常避开茂密的林地。
三、生活习性
白天活动,喜长时间栖息于电线杆上、孤立的大树上和地面上。它们猎食的时间和啮齿类活动的规律非常一致,大多在早上7-10时或傍晚,主要以黄鼠、跳鼠、沙土鼠、鼠兔、旱獭、野兔、沙蜥、草蜥、蛇和鸟类等小型脊推动物为食,有时也吃昆虫、动物尸体和腐肉。
觅食方式主要是守在地上或等待在旱獭和鼠类的洞口附近,等猎物出现时突然出击,有时也通过在空中飞翔观察和觅找猎物。
草原雕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内蒙古、河北、辽宁、甘肃、四川、贵州、湖南、江苏、广东和海南等地。
四、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营巢于悬崖上或山顶岩石堆中,也营巢于地面上、土堆上、干草堆或者小山坡上。巢的形状为浅盘状,巢主要由枯枝构成,里面垫有枯草茎、草叶、羊毛和羽毛。每窝产卵1-3枚,通常为2枚,卵为白色,表面没有斑或具有黄褐色斑点。产完第一枚卵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大约为45天,雏鸟孵出后由亲鸟共同喂养55-60天后离巢。
五、保护现状
曾经草原雕数量较多、分布较广,但伴随着人类活动对草原环境的改变以及其食物数量的变少等因素,草原雕的数量近年来急剧下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1年发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草原雕定为濒危物种,同年,我国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其保护等级由二级提升为了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