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旅程最远的猛禽——红脚隼(sǔn)
迁徙旅程最远的猛禽——红脚隼(sǔn)
红脚隼Falco amurensis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无危(LC)物种
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见夏候鸟
图片和视频来自网络
一、形态特征
红脚隼体长26-30厘米,体重124-190克。雄鸟、雌鸟及幼鸟体色有差异。雄鸟上体大都为石板黑色,胸具橇细的黑褐色羽干纹,肛周、尾下覆羽、覆腿羽棕红色。雌鸟上体大致为石板灰色,具黑褐色羽干纹,颏、喉、颈侧乳白色,其余下体淡黄白色或棕白色,胸部具黑褐色纵纹,腹部中央具点状斑,腹两侧和两胁具黑色横斑。
二、栖息环境
红脚隼主要栖息于低山疏林、林缘、山脚平原、丘陵地区的沼泽、草地、河流、山谷和农田耕地等开阔地区,尤其喜欢具有稀疏树木的平原、低山和丘陵地区。
三、生活习性
红脚隼多白天单独活动,飞翔时两翅快速煽动,间或进行一阵滑翔,也能通过两翅的快速煽动在空中作短暂的停留。主要以蝗虫、蚱蜢、蝼蛄、螽斯、金龟子、蟋蟀、叩头虫等昆虫为食,有时也捕食小型鸟类、蜥蜴、石龙子、蛙、鼠类等小型脊椎动物,其中害虫占其食物的90%以上,在消灭害虫方面功绩卓著。
红脚隼在我国分布较广, 春季迁到北方繁殖地的时间大多在4月末至5月初,秋季离开繁殖地的时间大多在10月末至11月初。其中,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四川等地多为夏候鸟,上海、浙江、贵州为旅鸟,云南多为冬候鸟。
四、繁殖方式
红脚隼每年5-7月繁殖。经常强占喜鹊的巢,有时也自己营巢,通常营巢于疏林中高大乔木树的顶枝上。巢距地面的高度为6-20米,主要由落叶松、柞树、刺槐等树木的干树枝构成。每窝产卵4-5枚,但以4枚居多。卵椭圆形,白色,密布以红褐色斑点。孵卵由亲鸟轮流进行,孵化期为22-23天。雏鸟为晚成性,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抚育约27-30天后离巢。
五、保护现状
红脚隼分布范围广,是猛禽中少见的长距离迁徙物种,大密度集群迁徙使得捕捉它们变得相当容易。红脚隼的主要过境路线覆盖印度,每年秋季在印度那加兰邦山区当红脚隼迁徙经过时,常被当地人作为喜爱的食物而大规模捕杀。我国将红脚隼列为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加以保护,以发挥其在消灭害虫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