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2 3 4
您的位置:首 页 > 科普宣教 > 科普知识 》 正文

自然界的“清道夫”——秃鹫(jiù)

发布时间:2023-07-21 16:27    阅读次数:
分享:

自然界的“清道夫”——秃鹫(jiù

秃鹫Aegypius monachus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近危NT)物种

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分布

图片1.png

图片和视频来自网络

一、形态特征

秃鹫大型猛禽翼展可超过2米,隶属鹰形目鹰科秃鹫属鸟类。成鸟头颈部部分裸露,方便其头部伸进尸体腹腔,而其脖子基部一圈较长的羽毛具有孩童吃饭时所用围兜的功效,可以防止食尸时弄脏身上的羽毛额至枕部具褐色绒羽头侧眼周和耳区生有稀疏黑色毛发状绒羽,嘴基皮肤(蜡膜)铅蓝色体羽暗褐色,飞羽黑褐色喙强壮带钩,有利于其撕开动物的尸体。幼鸟似成鸟而体色较暗。

二、栖息环境

秃鹫常栖息于低山丘陵至高山荒漠,范围较广,可生活在海拔高达5000多米的高山。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高山荒原与森林中的荒岩草地、山谷溪流和林缘地带,冬季偶尔也到山脚平原地区的村庄、牧场、草地以及荒漠和半荒漠地区。

三、生活习性

秃鹫分布于我国青海、西藏、甘肃等地,国外主要见于欧洲南部、非洲西北部、中亚等地。通常单独活动,也成小群争抢食物,在食物丰富的地方,最大群可达10多只。在猛禽中,秃鹫的飞翔能力是比较弱的,但视觉和嗅觉敏锐。秃鹫飞翔时,两翅伸成一直线,翅很少鼓动,而是可以利用气流长时间翱翔于空中,当发现地面上的尸体时,飞至附近取食。休息时多站于突出的岩石上、电线杆上或树顶枯枝上。

秃鹫主要以大型动物尸体和其他腐烂动物为食,是自然界中的“清道夫”,偶尔袭击猎食生病或受伤的小型动物。常在开阔而较裸露的山地和平原上空翱翔,寻找动物尸体,有时乌鸦、豺和鬣狗等食腐动物的行踪也会为秃鹫寻找食物提供线索。

四、繁殖方式

秃鹫繁殖期3-5月。通常营巢于森林上部,也在裸露的高山地区营巢。巢多筑在树上,偶尔也筑巢于山坡或悬崖边岩石上。巢域和巢位都较固定,一个巢可以利用很多年,但每年都要对旧巢进行修理和增添新的巢材,因而常常使巢变得极为庞大。每窝产卵1-2枚,卵污白色、具红褐色条纹和斑点,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50-56天。雏鸟晚成性,生长极慢,通常在亲鸟喂养下经过90-150天的巢期生活,才能离巢,至少四年才能发育成熟。秃鹫寿命可长达50余年。

五、保护现状

由于秃鹫特殊的摄食习性,可以帮助大自然清除大量的腐烂尸体,从而防止了许多疾病的传播,是不可或缺的大自然“清道夫”。但秃鹫本身繁殖能力较低,再加上由于食物源减少、中毒、高压电击等造成的死亡增加,在全球范围内,其种群数量已出现急剧减少的趋势。2015年,我国科学家提出重点保护秃鹫、高山兀鹫、胡兀鹫三种不同类型鹫类的倡议。目前,我国也不断通过投食、禁药防止毒杀、设立保护区等一系列护鹫工作,积极保护和拯救秃鹫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