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2 3 4
您的位置:首 页 > 科普宣教 > 科普知识 》 正文

贴地飞行的“袖珍杀手”——白尾鹞(yào)

发布时间:2023-05-24 10:56    阅读次数:
分享:

贴地飞行的“袖珍杀手”——白尾鹞(yào

白尾鹞Circus cyaneus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无危LC)物种

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见种

图片1.png

图片和视频来自网络

一、形态特征

白尾鹞属中型猛禽,体长41-53厘米。雄鸟上体蓝灰色、头和胸较暗,翅尖黑色,尾上覆羽白色,腹、两胁和翅下覆羽白色,飞翔时,从上面看,蓝灰色的上体、白色的腰和黑色翅尖形成明显对比;从下面看,白色的下体,较暗的胸和黑色的翅尖亦形成鲜明对比。雌鸟上体暗褐色,尾上覆羽白色,下体皮黄白色或棕黄褐色,杂以粗的红褐色或暗棕褐色纵纹幼鸟似雌鸟,但下体较淡纵纹更为显著。

二、栖息环境

白尾鹞栖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尤其是平原上的湖泊、沼泽、河谷、草原、荒野以及低山、林间沼泽和草地、农田耕地、沿海沼泽和芦苇塘等开阔地区,冬季有时也到村屯附近的水田、草坡和疏林地带活动。

三、生活习性

白尾鹞是一种典型的鹞类猛禽,在其低空飞行过程中会紧贴着下方土地的轮廓,频频鼓动两翼,飞行极为敏捷迅速,特别是在追击猎物的时候。白尾鹞有时在草地上空滑翔,两翅上举成‘V’字形有时又会栖于地上不动,注视草丛中猎物的活动。

白尾鹞主要以小型鸟类、鼠类、蛙、蜥蜴和大型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白天活动和觅食,尤以早晨和黄昏最为活跃。捕食主要在地上。常沿地面低空飞行搜寻猎物,发现后急速降到地面捕食。

白尾鹞在我国东北和新疆西部为夏候鸟、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西藏南部、云南、贵州为冬候鸟,其他地方,包括香港和台湾为旅鸟或偶见冬候鸟。春季迁到东北繁殖地的时间在3月末至4月初,离开繁殖地的时间在10-11月。

四、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繁殖前期常见成对在空中作求偶飞行,彼此相互追逐。营巢于枯芦苇丛、草丛或灌丛间地上。巢主要由枯芦苇、蒲草、细枝构成,呈浅盘状。每窝产卵4-5枚,偶尔少至3枚和多至6枚。卵刚产出时为淡绿色或白色、被有肉桂色或红褐色斑。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卵期29-31天。雏鸟晚成性,刚孵出时被有短的白色绒羽。经过35-42天的巢期生活,雏鸟才能离巢。

五、保护现状

虽然白尾鹞目前分布广数量多,但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使其越来越难以寻到理想的筑巢环境,它们被迫向森林迁徙的同时很难寻觅到猎物。有证据表明白尾鹞的种群数量正在下降,需要人类加以保护,以发挥其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目前,白尾鹞已被列为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