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2 3 4
您的位置:首 页 > 科普宣教 > 科普知识 》 正文

体型第二大的猫头鹰——雕(diāo)鸮(xiāo)

发布时间:2023-07-11 08:35    阅读次数:
分享:

体型第二大的猫头鹰——雕(diāo)鸮(xiāo

雕鸮Bubo bubo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无危LC)物种

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分布

图片1.png

图片和视频来自网络

一、形态特征

雕鸮是仅次于毛腿鱼鸮的体型第二大的猫头鹰,体长约58—73厘米,体重约1500—4500克,雌性较雄性略大面盘显著,淡棕黄色,杂以褐色细斑眼先和眼前缘密被白色刚毛状羽,各羽均具黑色端斑眼的上方有一黑斑。耳羽特别发达,显著突出于头顶两侧,长达55-97毫米,其外侧黑色,内侧棕色。后颈和上背棕色,肩、下背和翅上覆羽棕色至灰棕色,杂以黑色和黑褐色斑纹或横斑,并具粗阔的黑色羽干纹羽端大都呈黑褐色块斑状。腰及尾上覆羽棕色至灰棕色,飞羽棕色,颏白色,胸棕色,具粗著的黑褐色羽干纹

二、栖息环境

雕鸮栖息于山地森林、平原、荒野、林缘灌丛、疏林,以及裸露的高山和峭壁等各类环境中。在新疆和西藏地区,栖息地的海拔高度可达4500米左右。

三、生活习性

雕鸮通常远离人群,活动在人迹罕到的偏僻之地。除繁殖期外常单独活动。夜行性,白天多躲藏在密林中栖息,缩颈闭目栖于树上,一动不动。但它的听觉甚为敏锐,稍有声响,立即伸颈睁眼,转动身体,观察四周动静,如感觉有危险便立即飞走。飞行慢而无声,通常贴地低空飞行听觉和视觉在夜间异常敏锐。雕鸮在夜间常发出“狠、呼,狠、呼”叫声互相联络,感到不安时会发出响亮的“嗒、嗒”声威胁对方。

雕鸮主要以各种鼠类为食被誉为“捕鼠专家”。也吃兔类、刺猬、昆虫、蛙、雉鸡以及其他鸟类,有时甚至会捕食有小型食肉动物和有蹄类动物。不能消化的鼠毛和动物骨骼会被雕鸮食团吐出,丢弃在休息处周围。

四、繁殖方式

雕鸮繁殖期随地区而不同,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雕鸮繁殖期4-7月,而在四川雕鸮的繁殖期12月开始。此时雌雄鸟成对栖息在一起,拂晓或黄昏时相互追逐戏耍,并不时发出相互召唤的鸣声。通常营巢于树洞、悬崖峭壁下的凹处或直接产卵于地上,由雌鸟用爪刨一小坑即成,巢内无任何内垫物,产卵后则垫以稀疏的绒羽。每窝产卵2-5枚,以3枚较常见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35天,雏鸟为晚成雏

五、保护现状

尽管公众保护意识普遍提升,而且很多野生动物的境得以改善,但是包括雕鸮在内的猫头鹰们依然深受环境污染、鼠药间接中毒等的影响。此外,人类活动对雕鸮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繁殖期,人类活动不经意的干扰容易导致雕鸮弃巢。因此,在野外遇到包括雕鸮在内猛禽的巢和雏鸟时,应尽量避免干扰。